盛夏午后,外卖骑手张静的接单平台显示已跑了28单。她拐进金塔社区红色暖“新”服务驿站时,熟练地从茶水柜倒了杯水,又从爱心药箱里拿了片降温冰贴。“以前渴了买瓶水,累了就在电动车上眯会儿,现在这儿啥都有。”张静语气里带着踏实的满足。
张静所在的金塔社区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的老社区,辖20个小区,聚集着17家新业态站点、126名外卖骑手、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。“他们每天穿街走巷,是社区里最‘活’的眼睛,可过去总觉得‘隔着层窗户纸’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杨婷坦言,如何让这些“流动身影”从“治理对象”变成“治理力量”,曾是社区的一道难题。
破题的关键,藏在“以暖聚心”的服务里。2023年,社区利用现有空间,打造红色暖“新”服务驿站。从休息沙发到应急雨具,从热饭微波炉到常备药箱,这些“小而实”的设施,让新就业群体“有门可进、有家可依”。“这里提供临时休息、饮水就餐、免费充电、更换装备等服务,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补给站,省了不少事。”快递员马鑫说。
“暖”不仅是“给服务”,更是“共参与”。金塔社区通过走访摸清新就业群体需求,创新推出“一书三单”机制:与10家新业态站点签订共建协议,将新就业群体的“需求清单”与辖区单位“资源清单”精准对接;同时依托“红骑”小哥微信交流群,让骑手们变身“流动网格员”,发现楼道堆物、飞线充电等问题,拍张照片、发个定位,社区网格员半小时内就能跟进处理。
“今早送单路过银塔小区3号楼,看到飞线充电,发群里就有网格员来协调。”外卖小哥张强晃了晃手机,“现在群里可热闹了,楼道堆物、路灯不亮、宠物粪便没清理……跑单时发现的小问题,大家都争着当‘社区情报员’。”
针对老旧小区消防通道堵塞、飞线充电等问题,金塔社区充分利用新业态就业群体走街串巷、熟悉社情、贴近居民的优势,搭建治理友好建设环境,鼓励快递、外卖小哥担任“移动网格员”,建立“红骑”志愿者微信交流群,并制定了“发现—处置—反馈—激励”标准化流程。
今年以来,金塔社区已累计解决91件民生小事,其中处理电动车违规充电隐患40余起,清理楼道堆物50余处。每有效上报1条隐患即可积3分,积分可在暖“新”驿站积分超市换领礼品。
在此基础上,金塔社区还创新开展“1+12”全周期“暖‘新’系列友好服务活动”,针对新业态群体家中老人吃饭不便、孩子无人看护等后顾之忧,社区开放老年饭桌、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功能室,让骑手们跑单时不再挂心“家里的事”。通过技能培训、职业指导等活动,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竞争力。更通过定期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,让这群“流动身影”在参与中找到归属感。如今,这些服务不仅凝聚起新就业群体的参与热情,更让他们真正实现从“融入社区”到“共建社区”的转变。
“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,而是大合唱。我们坚持把服务做进去,再把作用带出来,促进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的‘双向奔赴’。”社区党委书记杨婷说,“这些穿梭在街巷里的‘热心人’,正让我们的社区更有温度、更有活力。”
金塔社区的探索,正是利通区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缩影。截至目前,利通区积极打造“1+28+N”服务矩阵,为新就业群体构建“1公里续航服务圈”。依托现有乡镇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(驿站)、户外劳动者驿站等阵地资源,建设红色暖“新”服务驿站61个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充电、饮水、用厕、歇脚等服务。
“我们正在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,打造友好社区、友好商圈、友好商户、友好小区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热可纳凉、冷可取暖、累可歇脚等‘近在身边’的服务,着力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饮水难、就餐难、充电难、歇脚难、如厕难等一系列实际困难。”利通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从“治理对象”到“治理力量”,利通区正以党建为引领,用“小驿站”串起“大治理”,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城市发展中找到归属感,彰显新作为,为基层治理注入蓬勃“新”力量。(马佳慧)